在古希臘神話中,覺醒者普羅米修斯給人間帶去了火種,為此他受到主神宙斯的懲罰,被用鎖鏈困鎖在高加索山上,年復壹年地遭受壹只惡鷹的啄食和折磨。 他是壹個孤獨的英雄,壹個高貴的囚徒。 距今200年前的高加索山下,普羅米修斯的子嗣再壹次高擎火種,為那壹片寒冷土地上的人們帶去了憧憬和希望。雖然他們最終的結局和普羅米修斯壹樣,但他們高貴的精神,將被後世的人們永遠銘記。 1825年12月14日,壹批軍官率領禁衛軍莫斯科團和榴彈兵團3000多人,在俄羅斯帝國的首都彼得堡舉行公開的起義。這些人後來被稱為十二月黨人。 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列隊行進到樞密院廣場,齊聲高呼口號:“拒絕宣誓!拒絕效忠!憲法萬歲!民主萬歲!” 他們向圍觀的市民宣讀《致俄國人民書》和《俄羅斯共和國憲章》,要求新沙皇尼古拉廢除極權專制和農奴制度,建立俄羅斯共和國。 這些軍人之所以沒有秘密暴動、偷襲皇宮,而選擇了公開的示威形式的起義,是因為他們的領導者是清壹色的貴族。貴族精神的核心是榮譽、正派和尊嚴,他們的價值觀不允許他們在對手還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就刀劍出鞘。——這種精神在決鬥中可見壹斑。
17世紀,貴族間的決鬥風行歐洲。決鬥時,雙方必須使用同壹種武器,並且同時出劍或者射擊,如果壹方哪怕提前半秒開槍,其行為就等同於暗殺,這個人就會被大家鄙視為壹個不值得信任和尊敬的人,他的貴族榮譽將會蒙上巨大的恥辱。 十二月黨人的這次公開起義,在他們的理念中就是壹次決鬥,壹次和沙皇的決鬥,壹次民主訴求和專制的決鬥。他們恪守貴族精神,在廣場上排成整齊的方陣,從上午10點到下午5點,靜候沙皇的答復而決不首先開槍。 沙皇尼古拉調集4倍於十二月黨人的兵力,將起義者團團包圍。他知道,這些人都是國家的精英,是幾年前遠征法國打敗拿破侖的英雄,他們生活優渥、榮譽加身,並不是為面包、為自己的利益揭竿而起,他們是為國家的前途、為心中的理想和價值觀而戰。可是,他們的理想將撼動沙皇專制的基石,這是身為沙皇的尼古拉所不能接受的。在談判無果的情況下,下午5點,他終於下令開炮鎮壓。 俄羅斯播撒民主火種的普羅米修斯們有三分之壹倒在了血泊中,其余人成為了悲壯的囚徒。 沙皇政府成立軍事審判委員會,對十二月黨人進行審判。5位首領被處以絞刑,121名軍官被流放西伯利亞服苦役,300名軍官被貶為士兵,1000多名士兵遭受鞭刑。 單說那些被流放到西伯利亞的軍官。 他們全都是戰勝拿破侖的功臣,而且全都是詩人。當年他們遠征並占領法國後,作為法國的征服者,最終卻反而被法國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所征服。他們結識了大批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軍人物,參加各種文藝沙龍,探討文藝、文學、哲學和政治。法國的思想自由、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令他們羨慕不已。他們看到了壹個嶄新的世界。他們要把這個世界帶到黑暗專制的俄國去。 如今,他們的理想被腰斬,但是,他們的靈魂依然高貴。他們受到了極其廣泛的尊重。 (著名畫家朱乙夫先生的油畫 盡頭) 沙皇治下,黑暗野蠻,但至少有壹點“文明”之處:沒有株連惡法。壹人做事壹人當,囚犯的家屬是無罪的,甚至同情和為罪犯辯護的人,只要沒有觸犯法律,都不會受到懲罰。 俄羅斯的詩聖普希金和十二月黨人關系密切,他們不僅是詩友,而且是兄弟。十二月黨人的5個領袖被絞死後,他在長篇詩體小說《奧涅金》中豎起了5座絞刑架以示抗議和紀念。 沙皇尼古拉曾問普希金:如果12月14日那天妳在彼得堡,妳會在哪兒?普希金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在起義者隊伍裏! (普希金) 彼得堡要塞司令斯塔阿爾將軍奉命審理十二月黨人的案件。他看完卷宗後對尼古拉沙皇說:這些年輕人是清白無辜的,是貴族的驕傲。審判委員會的工作極不光彩,我不能執行您的命令,那樣會玷汙我的白鬢! 十二月黨人被臨時關押在彼得保羅要塞時,近衛軍團團長每天都含著淚去探望他們,詢問他們的健康和飲食,替他們傳遞信件。 馬斯科夫中尉拒絕接受押送5名十二月黨人領袖去刑場的命令。他說:我曾為俄國而戰,我不想在晚年成為那些我尊敬的人民的劊子手! 近衛軍上校祖波夫伯爵拒絕帶領自己的騎兵連去執行絞刑任務。他激憤地說:那些人是我尊敬的戰友! 121名十二月黨人被流放西伯利亞後,在那片廣袤的凍土地上很快形成了壹個風俗:當地居民每天都在自家的窗臺上放上面包、伏特加酒和衣物,等待路過的十二月黨人取走。這些東西,路過的普通刑事犯是不會碰的,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不配享用。 近200年來,十二月黨人已經成了俄羅斯貴族高貴精神的壹個符號,壹種象征。 同樣高貴的,還有他們的妻子。 十二月黨人的妻子,幾乎全部出身於名門望族。壹夜之間天翻地覆,這些優雅美貌、生活富足的大家閨秀,突然間面臨著三種選擇:壹,跟隨丈夫去西伯利亞服苦役;二,和丈夫離婚;三,留在彼得堡或莫斯科,撫養孩子照顧老人。 雖然沙皇緊急頒布法令,凡是跟隨丈夫去西伯利亞的妻子,不僅不能帶孩子壹同前往,而且立即被剝奪貴族特權,永遠不能返回彼得堡和莫斯科。然而,這些尊貴的女人,大多數毫不猶豫地做出了第壹種選擇:放棄壹切,跟隨丈夫,共赴苦難。 第壹個趕到西伯利亞的是沃爾康斯卡婭公爵夫人。她是彼得堡無人不知的美人,普希金和大詩人涅克拉索夫心中的偶像。她溫柔而博學,精通5門外語,並且有極高的音樂天賦。她追隨丈夫去西伯利亞的那壹天,數百人為她舉行送行晚會,普希金當場為她寫下詩歌《波爾塔瓦》: 西伯利亞淒涼的荒原 妳發出的最後的聲音 是我唯壹的珍寶 我心頭唯壹愛戀的夢幻 莫斯科到西伯利亞,相距近6000公裏。沃爾康斯卡婭歷盡千辛萬苦,行走了壹年多才終於見到丈夫。 她用法文在日記中寫道:“謝爾蓋向我撲來,他蓬頭垢面,衣衫襤褸。我突然聽見壹陣鐐銬的聲音。他那雙高貴的腳竟然戴上了鐐銬!我突然理解到他的痛苦,他的孤獨,他的憤怒。我跪倒在丈夫面前,親吻這壹堆冰涼的鐐銬,好久好久才站起來親吻我的丈夫。” 涅克拉索夫後來看到這篇日記,痛苦得跪在地上,抱頭痛哭,並為這位高貴的公爵夫人寫下贊美長詩。 第壹個被西伯利亞的苦寒折磨死的貴族女人是穆拉維約娃。 21歲的穆拉維約娃也像天使壹樣美麗而聖潔。她和丈夫僅僅結婚3個月。她事先沒有寫信告訴丈夫自己的決定,當她突然出現在丈夫面前時,穆拉維約夫上尉驚呆了。他看到妻子雖然經過了壹年多的顛沛跋涉,但還是那樣的雍容華貴,那樣的優雅迷人。他跪下來,親吻妻子的雙手,親吻妻子特意為久別重逢而戴在頭上的象征純潔愛情的小黃花。他勸妻子回莫斯科去。穆拉維約娃流著淚說:我覺得我是女人當中最幸福的,因為我是妳的妻子!妳的痛苦和微笑,我都有權分享壹半。把我的那壹半給我吧!跟隨妳,我願意失去壹切! 這位可愛的天使7年後被西伯利亞惡劣的生存環境折斷了翅膀。她給婆婆寫信說:媽媽,我已經老了,我再也不是從前那個甜蜜的小姑娘了,您簡直不知道我有多少白發。妻子死後,36歲的穆拉維約夫上尉悲憤交加,壹夜之間滿頭青絲變成蒼蒼白雪。 值得壹提的,還有幾個法國女人。當年十二月黨人作為征服者占領法國時,和很多法國女人相識相戀。 法國時裝設計師波利娜,在巴黎愛上了俄國近衛軍上校安年科夫。但是,當時她並不想高攀壹個占領者,因此將感情默默地埋在心底。如今,安年科夫成為了階下囚,身份的障礙排除了,於是她不想再壓抑自己的愛情,毅然決然從法國趕到西伯利亞,並給沙皇寫信,請求俄國政府給他們發放結婚許可證。俄國政府特準他們結婚。兩人的婚禮在外貝加爾湖監獄舉行。然而結婚不久,他們就雙雙死在了前往流放地的路上。 有壹天,正在西伯利亞服苦役的伊萬紹夫上尉突然接到了壹封來自法國的信件。拆開信壹看,原來是當年在巴黎結識的年輕漂亮的家庭女教師列丹久的來信——那竟是壹封求婚信! 同樣是因為當年地位懸殊,列丹久雖然深深愛著伊萬紹夫,但為了不耽誤戀人的前程,她毅然斬斷情絲。如今,身份地位發生了逆轉,她再無所顧忌,因此大膽地向戀人傾訴衷腸。 伊萬紹夫連忙給列丹久寫回信,勸說這個純潔可愛的法國女孩不要來和自己壹同受苦。然而,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愛情的腳步,哪怕是遙遙無期的苦難。列丹久不等接到伊萬紹夫的回信就已經啟程,語言不通的她在茫茫荒原獨自跋涉,幾次遭遇危險,最後在壹個被流放的強盜的幫助下,才和伊萬紹夫取得聯系,並最終投入戀人的懷抱。 普希金最著名的詩歌《致西伯利亞的囚徒》就是為十二月黨人和他們的妻子所作。 在西伯利亞深深的礦井, 妳們堅持著高傲忍耐的榜樣, 妳們悲壯的勞苦和思想的崇高誌向, 決不會就那樣突然消亡! 災難忠實的姐妹——希望, 正在陰暗的地底潛藏。 正像我的自由的歌聲, 會傳進妳們苦役的洞窟壹樣! 沉重的枷鎖會掉下, 陰暗的牢獄會覆亡, 自由會在門口熱情地迎接妳們, 弟兄們會把利劍交到妳們手上! 十二月黨人是悲壯的失敗者,他們為心中的理想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但他們又是輝煌的成功者,因為他們的理念和高貴穿越時空,像普羅米修斯的火種壹樣照耀著後人。 他們原本是俄國的特權統治階層,卻為了俄國社會的人人平等而拋灑熱血和經受磨難。他們向人們提出了壹個問題:平等自由和專制特權,究竟哪個更值得追求?——他們用行動給出了答案。 |